一、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的基础检漏方法
皂泡法(发泡剂检测)
操作:将肥皂水或专用发泡剂涂抹于接头、阀门、色谱柱连接处等潜在漏点,观察是否产生气泡。
适用位置:钢瓶接口、气路管线、进样口外围、检测器外围等非高温区域。
注意:毛细管系统慎用,避免污染气路;检测后需擦干残留液体。
压降法(压力测试)
操作:
封闭气路出口,通入载气至稳定压力(如0.3–0.5 MPa);
关闭气源阀门,观察压力表是否持续下降(>0.01 MPa/min提示漏气)。
增强版:使用小分子气体(如氦气、氢气)增压,灵敏度更高。
⚙️ 二、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的进阶检漏技术
分段隔离法
步骤:
气化室段:用堵头密封柱接口,观察压力是否稳定;
色谱柱段:断开检测器端,封闭柱出口;
检测器段:单独测试尾气管路。
优势:精准定位泄漏模块,避免全局拆卸。
电子流量监测法(EPC系统)
原理:对比设定流量与实际总流量差异(如安捷伦机型)。
操作:
设置柱流量7 mL/min、隔垫吹扫流量 mL/min;
若实测总流量>设定值之和(如>10 mL/min),判定漏气。
氦质谱检漏法
适用场景:微小泄漏(ppb级)、真空系统(如GC-MS接口)。
步骤:向系统注入氦气,用探测器扫描漏点。
⚠️ 三、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的泄漏表现与定位
泄漏位置 色谱图异常特征 验证方法
进样垫 峰面积变小、重复性差(RSD>3%) 更换进样垫后测试压降
色谱柱接头 保留时间漂移、基线噪声增大 皂泡法检查柱螺母
EPC阀门 流量调节失灵、压力波动 分段隔离+压降法
检测器密封圈 灵敏度下降、FID点火困难 丙酮涂抹观察响应骤升
🔧 四、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的操作注意事项
安全规范:
检测氢气/可燃气体时禁用明火,优先用压降法;
高浓度氮气区域需监测环境氧含量(≥19.5%)。
维护要点:
拧紧接头力度适中,避免密封件永久变形(金属垫片需稍大扭矩);
定期更换进样垫(通常200次进样)、O型圈(每年)。
误差控制:
温度波动可能导致压降误判,需在恒温环境操作;
微小漏点(<0.1 mL/min)建议用氦质谱仪确认。
💎 总结:常规检漏首选皂泡法+压降法组合,快速定位宏观漏点;疑难泄漏需采用分段隔离或电子流量监测;GC-MS等精密系统推荐氦质谱法。检漏后需验证基线稳定性与峰重现性,确保气密性达标(如JJG700检定要求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