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气相色谱仪常规检漏基准频率
月度基础检测
执行压降测试(封闭气路加压至0.3 MPa,30分钟内压降≤0.01 MPa为合格)。
检查进样垫、色谱柱螺母等易漏点(涂抹专用检漏液或稀释洗涤剂)。
季度全面检漏
覆盖气源至检测器全链路,包括减压阀、EPC阀门、尾吹管路等隐蔽接口。
同步更换进样垫(使用超200次或存放超6个月强制更换)。
⚠️ 二、气相色谱仪高频检漏触发条件
当出现以下异常时需立即检漏:
数据不稳定:基线漂移>0.1 mV/min、保留时间浮动>1%或峰面积RSD>3%。
操作故障:FID点火失败、流量设定值与实测值偏差>10%。
环境变更:
实验室温湿度骤变(如湿度>80%加速密封件老化);
震动源新增(设备移位或附近施工)。
🔬 三、气相色谱仪不同场景的调整建议
使用场景 检漏频率 关键依据
高负荷运行 每周压降测试 日均样品量>50针,加速密封件磨损
腐蚀性气体分析 每两周全面检查 酸性/碱性样品加速金属接头腐蚀
氢气/可燃气体检测 每次开机前检漏 泄漏可能引发爆炸风险
认证/检定前 必做全系统气密性验证 符合JJG700规程要求(压降≤0.01 MPa)
📊 四、气相色谱仪维护策略优化
数字化监控
安装实时流量传感器,EPC系统流量偏差>5%自动报警。
预防性更换
O型圈/石墨垫每12个月更换(邵氏硬度<70A时失效);
金属密封垫重复使用≤3次。
💎 总结:基础维护采用月检+季检组合,异常响应遵循即发即检原则。高负荷或高风险场景需缩短周期至1~2周,并优先采用压降法+电子流量监测法联动验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