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色谱柱平衡后,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,建议记录以下关键数据
平衡条件记录
流动相组成:记录平衡时使用的流动相比例(如甲醇/水比例)及添加剂(如缓冲盐、离子对试剂)
流速与柱温:平衡过程中的流速(如1.0 mL/min)和柱温(如30℃)需精确记录
平衡时间:记录实际平衡时长(如30分钟)及柱体积数(如20倍柱体积)
系统稳定性数据
基线稳定性:记录平衡后基线是否平稳,波动范围(如±0.5 mAU)
保留时间漂移:连续进样2-3次,记录目标峰保留时间的偏差(通常需≤0.5%)
柱压变化:平衡前后柱压值(如1000 psi→1050 psi)及波动情况
色谱柱状态
峰形与柱效:记录平衡后色谱峰的对称性(如拖尾因子≤1.2)及理论塔板数(如≥5000)
污染迹象:若出现异常峰或压力升高,需备注可能污染源(如样品残留、流动相杂质)
其他注意事项
平衡方法:注明是否使用过渡流动相(如先甲醇后含盐流动相)或样品平衡(如多肽分析)
仪器参数:记录检测器波长、时间常数等设置
通过系统记录上述数据,可快速追溯色谱柱性能变化原因,并为后续方法优化提供依据






QQ客服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