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/民用色谱分析解决方案溶剂残留分析 | 脂肪酸分析 | 植物油分析
全国咨询热线:18521520008
您的位置: 首页>技术文章
药品溶剂残留检测:USP 467 vs EP 2.4.24

药品溶剂残留检测:USP 467 vs EP 2.4.24

时间:2025-11-20 来源:滕州新气源 点击:1 次

药品溶剂残留检测是确保药品安全性的关键环节,美国药典(USP)通则<467>和欧洲药典(EP)2.4.24是国际广泛采用的两大标准。以下从检测方法、溶剂分类、样品处理及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比两者的异同:


1. ‌检测方法与仪器配置‌

‌USP <467‌:

优先推荐使用顶空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(HS-GC/MS)技术,结合恒线速度色谱模式,确保保留时间匹配和准确定性‌

FID检测器需依赖标准参比溶剂,而GC/MS可通过质谱图避免峰重叠导致的误判‌

‌EP 2.4.24‌:

同样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,但明确规定了两种色谱系统(系统A优先,系统B用于确证),并针对不同溶解度样品提供三种前处理方法(水、DMF、1,3-二甲基-咪唑啉酮)‌

2. ‌溶剂分类与限量要求‌

‌USP <467‌:

根据毒性将溶剂分为三类:

‌1类‌(如苯、四氯化碳):需避免使用,限量极低(如苯≤2 ppm)‌

‌2类‌(如乙腈、二氯甲烷):需限制用量,限量范围50–3880 mg/L。

‌3类‌:毒性最低,每日接触上限为50 mg或5000 mg/L。

‌EP 2.4.24‌:

分类与USP类似,但特别指出不适用于甲酰胺、乙二醇等溶剂的顶空检测,需采用其他方法‌

3. ‌样品前处理与验证‌

‌USP <467‌:

强调方法验证(专属性、精密度、准确度等),并需通过溶剂溯源分析指导工艺改进‌

‌EP 2.4.24‌:

详细规定样品配制方法(如0.2 g样品溶于20 mL溶剂),并要求定量控制时进行方法验证‌

4. ‌技术应用与挑战‌

‌USP <467‌:

针对难分离化合物(如苯与1,2-二氯乙烷)和低响应溶剂(如四氯化碳),需优化色谱柱(如DB-Select 624UI)和检测器灵敏度。

‌EP 2.4.24‌:

注重系统适用性,如2A类溶剂中乙腈与二氯甲烷的分离度需≥1.0‌

总结

USP <467>更侧重GC/MS技术的应用和色谱条件优化,而EP 2.4.24对样品前处理和系统适用性要求更具体。两者均遵循ICH Q3C的毒性分类原则,但具体操作细节存在差异‌

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18521520008

企业邮箱

280768668@qq.com

二维码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