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检测原理与适用性
红外法:通过C-H键特征吸收峰(如2930cm⁻¹)快速测定油类总量,适用于石油类污染物或动植物油含量的广谱筛查
优势在于操作简便(30秒完成扫描),但无法区分具体油类成分,且易受基质干扰(如萃取剂纯度影响)
气相色谱法:通过甲酯化分离脂肪酸,可精准分析组成(如油酸、亚油酸比例)及掺假鉴别(如橄榄油掺假检测)
其分辨率高,能检测微量组分(如溶剂残留),但前处理复杂(需皂化、酯化)且耗时较长。
2. 准确性对比
方法 优势 局限性
红外法 重复性高(误差0.5%),适合总量监测 无法区分具体成分,易受干扰
气相色谱法 定量准确(误差<5%),可定性分析 需标准品对照,操作条件敏感
3. 典型应用场景
红外法:环境监测中水中油含量测定(检出限0.01mg/L)或生物柴油快速评估
气相色谱法:食用油脂肪酸组成分析(如AOCS Ce 1h-05标准)或矿物油与动植物油鉴别
4. 结论
快速筛查:红外法更高效,适合初步检测
精准鉴别:气相色谱法更可靠,可提供分子级数据,尤其适用于掺假定性与定量分析
若需结合多维度数据(如脂肪酸指纹图谱),可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(如主成分分析)提升模型准确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