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相色谱柱填充技术概述
气相色谱柱的填充技术是分离分析的核心环节,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大类,其技术要点差异显著。
一、填充柱技术
1. 柱型与材料
柱管材质:不锈钢、玻璃或聚四氟乙烯,内径2-6mm,长度1-5m。
固定相类型:
气-液色谱:固定液涂覆于担体(如硅藻土、玻璃微球)表面,需匹配组分极性(如聚乙二醇分离醇类)
气-固色谱:直接填充吸附剂(如分子筛、氧化铝),适用于永久气体分离
2. 填充方法
干法填充:
柱底铺脱脂棉,通过漏斗分次加入固定相,轻敲震实避免气泡
固定相高度达12-15cm后覆盖石英砂,用溶剂(如95%乙醇)润湿
湿法填充:
固定相与溶剂混合成悬浊液倒入柱内,自然沉降后敲击除气泡,装填更紧密
3. 关键注意事项
均匀性:填充需紧密无缝隙,避免峰拖尾或裂分
老化处理:新柱需高温老化以去除残留溶剂,固定液均匀分布。
二、毛细管柱技术
1. 柱型特点
涂壁空心柱(WCOT):内径0.1-0.5mm,固定液直接涂覆于熔融石英内壁,柱效高但样品容量低。
多孔层开管柱(PLOT):内壁涂多孔吸附剂(如分子筛),适用于气体及低沸点有机物
2. 制备要点
固定相涂渍:需控制固定液厚度(通常<1μm),通过交联技术增强稳定性。
柱效优化:长柱(可达100m)需精确控制拉制工艺,避免内壁缺陷。
三、填充柱与毛细管柱对比
特性 填充柱 毛细管柱
柱效 较低(理论塔板数少) 高(长柱设计)
样品负荷 大(适合制备色谱) 小(需分流进样)
适用场景 简单混合物、气体 复杂样品、异构体
四、技术发展趋势
新型固定相:如金属有机框架(MOFs)提升分离选择性
多维色谱:结合不同固定相柱实现复杂样品高效分离。
通过合理选择填充技术及固定相,可针对不同分析需求优化分离效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