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的检测灵敏度因检测器类型和样品性质而异,具体表现如下:
1. 紫外检测器(UV)
灵敏度范围:通常可达0.01 ng(纳克)级别,部分优化条件下可检测更低浓度
应用场景:适用于具有紫外吸收的化合物(如芳香族有机物、共轭体系物质)
2. 荧光检测器(FLD)
灵敏度范围:可达0.1 pg(皮克)级别,比紫外检测器高1-2个数量级
应用场景:常用于痕量分析,如多环芳烃、氨基酸衍生化产物等
3. 电化学检测器(ECD)
灵敏度范围:与荧光检测器相当(0.1 pg级别),适合氧化还原活性物质
应用场景:如神经递质、生物胺类化合物的检测。
4. 联用技术(如LC-MS/MS)
灵敏度提升:通过质谱联用,定量限可低至1 ng/mL,甚至pg级
优势:适用于复杂基质(如环境样品、生物体液)中超痕量分析
5. 关键影响因素
信噪比定义:灵敏度通常以信噪比(S/N≥2)为基准,实际检测限需结合噪声水平评估
样品前处理:衍生化技术(如柱前衍生)可显著提升氨基酸等物质的检测灵敏度
总结
HPLC的灵敏度覆盖pg至ng级,具体取决于检测器类型和样品特性。紫外检测器适用于常规分析,而荧光/电化学检测器及联用技术可满足超痕量需求